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合肥纯水设备行业新闻】
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列席发布会,介绍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推动高水平维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维护相关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刘友宾介绍,12月28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将在成都举办“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主题,设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论坛,以及“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宣传推广”4个平行分论坛。大会将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开展研讨、分享和交流,努力推动形成一系列有价值、有深度的观点和成果。会议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全国碳市场于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整体运行平稳,企业减排意识不时提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的作用得以初步显现。截至12月22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4亿吨,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
刘志全介绍了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进展和成效。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安排,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和过程监管,协同推进“放管服”发挥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效力。长江维护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及26部地方性法规,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确立为重要法律制度。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地市两级“三线一单”效果均完成政府发布,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排污许可制全面实施进入新阶段,全国已将304.24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管理。组织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及执行报告“双百”检查,督促30.46万家排污单位提交2020年度执行演讲。以严控“两高”项目等盲目发展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进一步发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预防作用,全年全国共审批项目环评10.53万个。坚持协同推进环评“放管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研究制定了十四五”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形成推进各项改革的施工图”
有记者问到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做好“六稳”六保”任务等有关情况。刘志全介绍,深化“放管服”改革,既要守好环保底线,又要努力保证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1月-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情况下,全国审批10.53万个建设项目环评,同比下降43.4%共完成38.25万个登记表项目备案,同比下降57.4%改革效果显著。二是放管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准入要求,印发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指导意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是狠抓审批服务,加强企业和基层帮扶。提升“三本台账”环评审批服务质量,对国家、地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采取提前介入指导、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提高环评效率。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深化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完善环评管理链条,不时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全面加强环境准入和监管。
针对河北山海关古城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导致局部群众挨冻情况,刘友宾说,生态环境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组织调查了解情况,督促地方切实整改,并将密切关注后续整改落实情况。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要把保证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底线,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继续组织对清洁取暖改造落实情况和群众温暖过冬保证情况进行排查,并利用“12369环保举报平台等投诉举报渠道了解一些地方“煤改气”煤改电”供暖保证方面呈现的问题。对社会反映的一刀切”等行为,生态环境部将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督促有关地方解决,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加强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和落地应用的指导,一是继续加强顶层设计,不时完善“三线一单”制度建设,落实责任,拓宽“三线一单”应用领域;二是根据“十四五”期间生态维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指导地方动态更新调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三是探索开展“三线一单”效果评估与实施监管,引导相关主体落实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四是加强“三线一单”数据平台的共享共用。
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首先要把保证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底线
东方卫视记者:近日,河北山海关古城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导致局部群众挨冻,请问生态环境部对此怎么看?
刘友宾:关注到相关媒体报道,也关注到媒体跟进报道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已启动整改。生态环境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组织调查了解情况,督促地方切实整改,并将密切关注后续整改落实情况。
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首先是要把保证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底线,不管用何种清洁取暖方式,都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继续组织对清洁取暖改造落实情况和群众温暖过冬保证情况进行排查,并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平台等投诉举报渠道了解一些地方“煤改气”煤改电”供暖保证方面呈现的问题。欢迎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清洁取暖工作进行监督,对反映的未立先破、简单粗暴、一刀切”等行为,将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核实,督促有关地方解决,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引导作用,引导企业自查自纠,树立按证排污观念
凤凰卫视记者:近期生态环境部曝光了一批排污许可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请问违规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管理?谢谢。
刘志全: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为强化《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权威性,强化排污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近期我部公开曝光了一批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共7个,相关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经依据《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予以严惩,对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奖励款62万元。排污许可并非“免死金牌”这些“雷区”不能碰。
此次曝光是贯彻落实《条例》治理环境违法行为的具体行动,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具体举措。具体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重点打击超标超总量违法排污行为,比如无证排污、超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污染物、不按证排污等;二是既管住大的也管小的违规行为,比如不按规定提交执行演讲和记录环保台账;三是既关注排污许可也关注其他制度,比如对不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进行了处分,有利于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
下一步,部将继续推进公开曝光排污许可违法违规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引导作用,震慑各类未按证排污、无证排污行为的同时,引导企业自查自纠,树立按证排污观念,实现由“要我守法”向“要守法”转变,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强管理:
一是加快推进出台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将排污许可证作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主要依据,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排污许可违法行为。
二是印发实施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继续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质量和执行演讲检查,督促排污单位依证履行主体责任。
三是推动落实关于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的指导意见,全面将排污单位和排污许可技术机构纳入环保信用评价范围,实施全国失信联合惩戒。
近期我部已整理第二批排污许可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将继续进行公开曝光,欢迎广大媒体朋友继续关注。
加强“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管理,开展“两高”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中国日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层面不时释放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信号。请问生态环境部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刘志全:谢谢你提问。
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要求,今年5月31日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对“两高”项目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引导“两高”项目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印发后,生态环境部及时跟踪调度各地工作进展,继续指导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建清单、严把关、强监管。
一是实施“两高”项目“清单化”管理。指导各地建立“两高”建设项目管理台账,现已形成包括两千余个拟建在建“两高”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台账。
二是加强“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管理。指导地方严格环评审批把关,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特别是两高”盲目发展的项目,一律不批。预计今年全国有关行业环评审批数量同比降幅三成以上。生态环境部将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结合新的产业政策等要求,分期分批制修订包括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等在内的两高”行业环评准入规范文件,并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开展“两高”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指导河北、山东、浙江等八省(直辖市)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两高”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
四是加大“两高”项目监督力度。今年已开展的第二轮第三批、第四批和正在开展的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维护督察工作中,都将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作为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检查。两高”项目密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的重点区域,聚焦“两高”项目开展监督帮扶,督促问题整改。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督管理工作中将“两高”行业作为关注重点,督促“两高”项目落实环评要求、按证排污。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曝光了十多个盲目发展“两高”项目的典型案例,对“未批先建”无证排污”等环境违法情形依法严惩,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部署要求,建立“两高”项目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继续强化“两高”项目源头防控。
冬奥会期间将大面积关停企业的传言不属实
路透社记者:近期有消息称,一些北方地区的企业被要求减产以保证冬奥会的空气质量。对此想请问生态环境部,这个消息是否属实?政府是否有计划要求南方地区工业企业在冬奥会之前和冬奥会期间减产或者停产,以改善冬奥会期间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的空气质量?
刘友宾:注意到网上有传言说冬奥会期间将大面积关停企业,这些传言不属实。
关于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届时将指导北京、河北等地依法依规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并要求做到精准、科学,做好信息公开,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营造依法许可、按证排污、按证监管执法的良好氛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意见,提到2023年底前完成限期整改的行动,全面完成“双百”检查工作。请问能否介绍一下“双百”检查的内容,下一步如何实现整改清零?
刘志全:谢谢你提问。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对排污许可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落实中央安排,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管理,督促排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必需在提高排污许可证质量上下功夫,为此我部起草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第一方面,介绍一下“双百”检查的主要内容。今年我部已提前启动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组织开展了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等工作,印发《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质量、执行演讲审核指导工作方案》提出3年内排污许可证质量检查率100%1年内执行演讲提交率100%双百”任务目标。下一步要做到依证监管,许可证质量和执行演讲就至关重要。
根据“双百”任务要求,今年应当完成三项工作任务,其中8月31日前应督促完成全部持证排污单位2020年度执行演讲提交;10月31日前应当完成火电、造纸、污水处置及其再生利用三个典型行业全部持证排污单位及其他行业5%-10%持证排污单位2020年度排污许可证执行演讲内容规范性审核;11月30日前应当完成不少于1/3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工作。
第二方面,介绍一下进展与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共督促30.46万家排污单位提交2020年度执行演讲,提交率由27%提高至99.4%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14.42万张,完成执行演讲内容规范性审核5.97万份,全面完成“双百”年度任务。
双百”检查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继续延续包保工作机制,实施部、省、市上下联动,形成联合监管合力;二是抓住突出问题,分行业压茬推进,推动建立常态化核查模式;三是敢于动真碰硬,执法联动增强了法律震慑效力。经统计,双百”检查期间,全国共计下达整改通知书1724份,因不按证排污等原因立案查处企业296家。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的同时,营造依法许可、按证排污、按证监管执法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部一是印发实施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双百”检查工作,强化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
二是建立排污限期整改排污单位台账,实施挂单销号,加快推进并督促排污单位依照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全面完成排污限期整改。
三是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建立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因整体搬迁、规划或环境敏感区调整等原因导致短期内无法取得环评批复、无法完成整改等问题,妥善解决影响排污许可证审批的历史遗留问题。
将以新《噪声法》实施为引领,制定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污染防治责任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日前介绍,将在12月20日至24日期间对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进行二次审议。请问噪声法修订的意义是什么,生态环境部下一步还有何打算?
刘友宾:国一直高度重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1980年就将噪声正式纳入全国环境惯例监测项目。原《噪声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对噪声污染防治起到过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效果,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但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多种原因,噪声污染引发的群众烦恼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噪声扰民种类多、源头控制缺乏、执法管理难度大,原《噪声法》已经难以适应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2018年,全国人大将噪声法修订纳入计划。经过三年努力,2021年8月,噪声法》草案)已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目前正在接受第二次审议。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以新《噪声法》实施为引领,制定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地方政府污染防治责任,完善规范规范,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积极推动社会共治,还公众一个宁静的家园。
环评信息获取更容易,公众参与水平有提升,公众监督环评更有效
南方都市报记者:知道《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法》已实施两年多,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环评工作的参与情况如何?
刘志全:感谢你对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关注。
环境影响评价是最早实行公众参与制度的行政许可之一,这一制度有效疏通了公众环境维护诉求的表达渠道,保证公众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维护公众合法环境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组织实施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法》新的公参方法施行两年来,各方反映良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环评信息获取更容易。建设单位在编制环评文件阶段,需要采取报纸、网络、张贴公告等多种方式,公开环评文件全本信息,环评审批部门在受理、审查、批复后按顺序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更易于公众和社会组织获取环评信息。2020年,涉及申请环评信息公开的项目数量较2019年减少22%
二是公众参与水平有提升。有个明显的感受,以前反映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造假的举报信多,这两年来,来信主动参与项目环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的多,为我做好环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局部敏感水电、铁路等项目环评审批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公众监督环评更有效。公众参与在提高环评质量、抵制环评造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公众参与发现了一些环评造假问题。如去年的深圳湾航道疏浚项目环评演讲剽窃造假问题,就是建设单位在公示项目环评信息的过程中,被公众和社会组织发现,最终得到严肃查处,这充分体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收到一些关于改进公众参与制度的意见建议,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
下一步,部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继续跟踪方法的施行情况,加大指导力度,推动方法落地生效。
二是强化对环评公参执行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管,对发现的违法案例进行查处和曝光。
三是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倾听公众意见,也欢迎广大媒体朋友提出意见建议。
刘友宾:各位媒体朋友,时光荏苒,再过几天,新年的阳光将要普照大地。过去的一年,媒体朋友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坚守岗位,用专业的态度和精神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态环境维护新闻报道,全社会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年来,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我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大力报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各项政策举措和进展成效,有效保证了社会公众对环境维护事务的知情权。媒体朋友们还深入中央生态环境维护督察一线进行采访报道,积极参与COP15第一阶段、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有力地报道了会议活动的盛况,国生态环境维护事业的重要见证者、记录者和奉献者。此,谨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预祝各位朋友新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上一篇:环保业的元宇宙概念兴起 2021/12/26
- 下一篇:步履坚定,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各地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2021/12/17